近日看《战国策》,看到荆轲刺秦那段,突然有些不同以往的感觉。
之前看荆轲刺秦,更多是感慨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的慷慨悲歌,刺秦未能成功的遗憾。但这次再读,却是感觉燕太子丹真的是妥妥的男绿茶一枚。
太子丹从秦国逃回来,想要报仇,不是自己励精图治,也不是韬光养晦,而是逮着下属逼迫。“燕国和秦国不两立了,你必须给我想出办法来。”人家都说了秦国势大,咱惹不起,就别招惹秦国了。这货就是不听,还假惺惺地问“那该怎么办(然则何由)?”还能怎么办,言下之意,还不是你们继续给我想办法灭秦。
等樊於期逃亡到燕国,下属提议不要接受他,把他打发到匈奴去,既不激怒秦王,也可以联合匈奴对抗秦国。太子丹给的回复依然是:不行,你们继续想办法。
下属被逼的实在没办法了,只能祸水东引,给他介绍了一个叫田光的高人。人家哪敢接他这活啊,赶紧婉拒,结果还是被他架在火炉上,“太子跪而逢迎,却行为道,跪地拂席”。瞧吧,一国太子对你恭敬的比对他爹还恭敬,你还敢不识抬举拒绝他吗?
展开剩余58%于是田光只好举荐了荆轲,太子丹得到满意答复后,还茶言茶语:“我们谈的是国家大事,你可千万别泄露出去(先生所言者,国大事也,愿先生勿泄也。)”
田光不愧是久经社会的人,听出了太子丹的意思,什么人才能最好地保守秘密?当然是死人。于是他当着荆轲的面自杀了,估计他也明白,如果不自杀,后面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暗杀呢。
太子丹知道田光自杀了,继续表演,痛哭流涕,一开口就是茶香四溢:“我就说说,你怎么就死了,我不是这意思。”(太子再拜而跪,膝下行流涕,有顷而后言曰:“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,欲以成大事之谋,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,岂丹之心哉?”)
荆轲大概也看穿了太子丹的本质,一开始婉拒,但后来被缠着实在没办法了,只好同意(太子前顿首,固请无让。然后许诺。)
荆轲提出要樊於期人头为信物,太子丹又开始假惺惺表演:“我不忍心杀人,你再考虑一下(丹不忍以己之私,而伤长者之意,愿足下更虑之。)”主打一个圣母人设,双手不沾鲜血,脏活你们自己去干,与我无关。
荆轲去见樊於期不阻止,樊於期自杀不阻止,假装什么都不知道。樊於期一死,消息立马灵通起来,第一时间赶来,抚尸大哭(太子闻之,驰往,伏尸而哭,极哀。)当真是既当又立,泡的一手好茶。
我在想,太子丹为什么不等荆轲的朋友到来,再去秦国,这样刺杀不是成功率更高吗?非要让秦武阳做荆轲副手。他已经等不及,想尽快完成刺杀报仇是一方面。另一方面,他是不是根本就不信任荆轲,怕荆轲不去刺杀,半路跑了,所以派秦武阳监视着他。
大家认为,太子丹的茶艺当得几级的茶艺大师?
发布于:广东省热点资讯